纶旨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圣旨。
▶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细捻丝梢龙尾北, 缓携纶旨凤池东。”
▶ 明 张居正 《谢赐粥米食品疏》: “乃荷乾坤覆帱, 父母爱怜, 纶旨温存。”
- 纶 (綸)lún ㄌㄨㄣˊ1)钓鱼用的线:垂~。2)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丝带...
- 旨 zhǐ ㄓˇ1)意义,目的:意~。要~。主~。言近~远。2)封建时代称...
- 纶理 1. 犹伦理。 纶, 通“ 伦 ”。 事物的条细。 ▶ 《管子‧幼官》: “定方用胜, 定纶理胜, 定死生胜, 定成败胜。” 2. 犹纹理。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后经数日, 得于大树枝间, 女及马皮, 尽化为蚕, 而绩于树上。 其茧纶理厚大, 异于常蚕。”
- 纶掖 犹纶阁。 中书省的别称。 中书省为草拟诏令之所, 唐 时称为右掖。 ▶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 “纶掖清光注, 銮坡茂渥沾。”
- 纶省 指中书省。 中书舍人职掌撰拟诏令, 故称。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臣职上》: “纶省: 除中舍人 李乂 为学士。 词云: 纶省推高。”
- 纶扉 犹内阁。 ▶ 明 清 时称宰辅所在之处为“纶扉”。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 弘 成 以前, 内阁尚参用外秩, 如 陈山 以举人, 杨士奇 以荐辟……皆入纶扉, 五十年以来, 遂颛用词臣矣。” ▶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 “其不在内廷之大学士, 著常川到阁, 以重纶扉, 以符体制。”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 赵仁圃 ﹞平生爱时文, 虽入纶扉, 犹手校 成 宏 诸大家, 孜孜不倦。”
- 纶章 即诏书。 ▶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 “忽降纶章, 荐加宠数。”
- 纶恩 皇帝的恩典。 指诏书。 ▶ 明 张居正 《送梁鸣泉给谏册封晋譒》诗: “已欣胜览驰千里, 况捧纶恩出五云。”
- 纶竿 钓竿。 ▶ 宋 徐积《渔父乐》词: “渔唱歇, 醉眠斜, 纶竿蓑笠是生涯。” ▶ 元 滕斌 《普天乐‧四时道情》曲: “伴纶竿箬笠蓑衣。”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 “槐黄时候, 纶竿钓海鳌。” ▶ 清 钱谦益 《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 “纶竿喜值金鸡放, 华表真同白鹤归。”
- 纶布 即昆布。 海藻类植物。 可供食用、药用。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昆布》: “按 吴普 《本草》‘纶布, 一名昆布’, 则《尔雅》所谓‘纶似纶, 东海有之’者, 即昆布也。 纶音关, 青丝绶也, 讹而为昆耳。”
- 纶綍 《礼记‧缁衣》: “王言如丝, 其出如纶;王言如纶, 其出如綍。” ▶ 郑玄 注: “言言出弥大也。” ▶ 孔颖达 疏: “‘王言如纶, 其出如綍’者, 亦言渐大, 出如綍也。 綍又大于纶。”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纶綍”。 ▶ 《魏书‧彭城王勰传》: “及入参政务, 纶綍有光, 爰登中铉, 敷明五教。” ▶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 “早勒勋庸 燕 石上, 伫光纶綍 汉 庭中。”
- 纶巾羽扇 guān jīn yǔ shàn 【解释】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拼音码】gjys【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