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情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悲伤的感情。
▶ 汉武帝 《秋风辞》: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至于序述哀情, 则触类而长。”
▶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 “哀情逢吉语, 惝恍难为双。”
- 哀 āi ㄞˉ1)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
- 情 qíng ㄑㄧㄥˊ1)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
- 哀惋 悲伤惋惜。 ▶ 《宋书‧刘穆之传》: “ 高祖 在 长安 , 闻问警恸, 哀惋者数日。” ▶ 阿英 《从<拷红>说起》: “这一阶段 红娘 的情绪, 是从‘低落’转到‘哀惋’。”
- 哀悼 āidào悲痛地悼念(死者):~死难烈士ㄧ表示沉痛的~。
- 哀惜 犹哀怜。 ▶ 《后汉书‧荀彧传》: “帝哀惜之, 祖日为之废宴乐。”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将士哀惜, 藏其尸。” ▶ 郭沫若 《一只手》: “厂里面的机器因而也好像在哀惜这位少年一样, 把所有的运转都停止了。”参见“ 哀怜 ”。
- 哀悴 悲痛忧伤。 ▶ 《后汉书‧孔融传》: “年十三, 丧父。 哀悴过毁, 扶而后起。”
- 哀惧 悲伤恐惧。 ▶ 《史记‧梁孝王世家》: “ 景帝 哀惧, 不知所为。” ▶ 唐 牛僧孺 《郭元振》: “今父母弃之就死, 惴惴哀惧。” ▶ 清 王拯元 《嬃砧课诵图序》: “ 拯 哀惧, 泣告姊, 后无复为此言。”
- 哀悲 悲哀;哀痛。 ▶ 《老子》: “杀人之众, 以哀悲莅之。” ▶ 《史记‧孝文本纪》: “朕之不明与嘉之, 其奚哀悲之有!”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王生十年而失先王, 哭泣哀悲, 吊客不忍闻。”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 “遂极言乐声哀悲, 非雅正之音。”
- 哀惨 1. 指居父母之丧。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比来朝官不依礼法, 身有哀惨, 陪厕朝贺, 手舞足蹈, 公违宪章, 名教既亏, 实玷皇化。” 2. 悲痛凄惨。 ▶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他两个﹞放声大哭, 就是哭爹哭娘, 从没见这般哀惨。” ▶ 萧红 《夜风》四: “﹝ 长青 ﹞用哀惨的声音呼着他的妈妈。”
- 哀悯 哀怜;同情。 ▶ 《孟子‧告子上》“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汉 赵岐 注: “不行仁义者, 不由路、不求心者也, 可哀悯哉!” 唐 陆贽 《诛李希烈后宥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 “遐想凋残, 实足哀悯。” ▶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 “ 孙 贼是我们的冤家, 老爷为何反加哀悯?” ▶ 《花城》1981年第6期: “只有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中, 被社会或自然的罪恶力量残害而夭折的人……才值得人们哀悯洒泪。”
- 哀惶 悲伤惶恐。 ▶ 《南史‧谢述传》: “ 景仁 肥壮, 买材数具皆不合用, 述 哀惶, 亲选乃获焉。” ▶ 《隋书‧炀帝纪下》: “百姓愁苦, 爰谁适从?境内哀惶, 不胜其弊。”
- 哀悫 悲伤而诚恳。 ▶ 《新唐书‧忠义传上‧李源》: “ 源 顿首受诏, 谓使者: ‘伏疾年耄, 不堪趋拜。 ’即附表谢, 辞吐哀悫, 一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