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造句

词典里收录的相关例句: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GPC泪液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eutrophil chemotactic factorNCF)的浓度是正常泪液的15倍。 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 此外,本品还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并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脂氧化酶代谢途径,而抑制白三烯的形成。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
  • 中性白细胞趋化因子    激活的补体还可促使炎症反应,产生嗜中性白细胞趋化因子(可引诱嗜中性白细胞向炎症灶集中),激活的T淋巴细胞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其中巨噬细胞激活因子可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及溶酶体的含酶量增多。
  • 中性粒细胞趋化性    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降低,淋巴细胞及各种抗原反应低下。 沙利度胺作用机制推测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一直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又名“Job综合征”,其特点为异位性皮炎样损害,血清IgE增高,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障碍及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 依照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分为:①α趋化因子,含有保守的半胱-X-半胱(C-X-C)模体,主要...
  •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肥大细胞的颗粒中含有组胺、肝素、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同含有肝素(抗凝血作用)、组织胺、白三烯(或称慢反应物质)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可使该种细胞增多,或者以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代表着一种慢性炎症的反应方式。
  •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如白介素-1α、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以及C反应蛋白。 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可以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和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 现已证实中性粒细胞能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因此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单核细胞的游出。 活化的淋巴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于肺泡。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使周围血中的单核细...
  • 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    、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现主持“白三烯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白三烯D4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3的机理研究”等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桂林市的多项科研课题。
  •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认为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食物等抗原进入组织,使肥大细胞致敏并脱颗粒,释放组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等,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脱颗粒,造成组织损伤,所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酶又进一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形成恶性循环
  •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IL-4是小鼠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并促进IL-1ra产生,但抑制单核细胞IL-1、TNF和IL-6的产生。 。致敏的淋巴细胞可以释放多种淋巴因子,特别是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和激活因子使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F)为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是分子量为12000~25000的蛋白质,能吸引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变形运动的方式通过微孔薄膜。 若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发生与细胞介导...
  •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定义:分子N端仅有1个Cys残基,包括淋巴细胞趋化因子α(LTNα)和β(LTNβ)两个成员,可趋化NK和T细胞,受体为XCR1。 依照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分为:①α趋化因子,含有保守的半胱-X-半胱(C-X-C)模体,主要是激发中性粒细胞趋化性;②β趋化因子,含有相邻的半胱氨酸残基(C-C),主要吸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③γ趋化因子,仅含有一对半胱氨酸...
  • 白细胞趋化因子    这其中包括补体下降,调理素活性降低及白细胞趋化因子(C3a、C5a、C567)减少。 5.秋水仙碱0.5mg,每日服2次,可能有抑制白细胞趋化因子、炎症及稳定溶酶体酶作用。 粪肠球菌产生的多形核白细胞趋化因子可介导或至少是部分介导通常与肠球菌感染有关的炎症反应。 3、输卵管积水时组织所释放出来的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白细胞趋化因子和其他炎性复合物作用与子宫内膜,影响胚胎着床。...
  • 趋化性细胞因子    几种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其英文名来源于chemoattractant cytokine,故也称为趋化因子,是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定义:即CXCL8,属CXC亚族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对中性粒细胞有强趋化作用,并使之激活,还可趋化T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按胞外段...
  • 粒细胞趋化肽    il-8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是吸引和激活中性粒细胞,曾被命名为中性粒细胞激活肽(naf)、粒细胞趋化肽(gcp)、中性粒细胞激活因子(naf)等。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 csf )广泛存在于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能调节多种细胞的分化增殖。 疫苗是由致命的被照射过的胰腺癌肿瘤细胞株构成,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 csf )基因,从而激活免疫系统细胞发现并破坏微小癌细胞灶。
  •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结核性浆膜炎早期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万~3万/mm3,一般不超过5万/mm3,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万~3万/mm3,一般不超过5万/mm3,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因金属微粒可直接穿透肺泡被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粒细胞变性、崩解释...
  • 中性多形核粒细胞    中性多形核粒细胞浸润多反映急性期反应,随时间推移反应可转为单个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以至吸收恢复。 可增高到(10~20)×109/L(10000~20000/mm3),伴有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单核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增高)。 电镜下新月体在早期阶段可见较多的巨噬细胞、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并有纤维素沉积;后期可见上皮细胞增生,基膜样物质形成,伴有成纤维...
  • 中性中幼粒细胞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I+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M2b:骨髓中粒系统明显增生,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常>30%,这类中幼粒细胞有核仁1-2个,核浆发育不平衡。 M 2b型:骨髓中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比例略高,但以形态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 中性晚幼粒细胞    中性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常见于各种急性感染(包括细菌、螺旋体、病毒和原虫等),代谢障碍(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痛风等),某些药物和毒素的影响(如汞、毛地黄中毒、注射异种蛋白等),严重烧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迅速生长的消化道肿瘤,此时中性中幼粒细胞也呈不同程度升高。
  • 中性粒细胞    很幼稚的嗜中性粒细胞的核呈马蹄形,不分叶。 脓肿是局限化的嗜中性粒细胞感染灶。 测试抗核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可帮助诊断。 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于前列腺腺体内或周围。 促进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高倍镜下,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肺泡。 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的中性粒细胞活性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 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    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 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成令忠,1993)。
  •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1、血象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可有中毒颗粒。 血白细胞多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有时伴有肾功能损害。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三)其它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增高,部分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白细胞减低者预后差。 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分类一般在0.9以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而嗜...
  • 中性粒细胞数    在每个样本里面计算25个小格的数目,然后累加起来就得到了固有层里面1平方毫米的中性粒细胞数目。
  • 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①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骨髓中增生的细胞主要为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积分常升高。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异常克隆主要局限于中性粒细胞的前体细胞;临床过程是异基因的,但是其特征性表现为稳定持久的、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以及缓慢的病情进展,很少发展到急变期。 发表学术论文30篇:“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
  •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贫血严重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 5、白细胞计数,一般由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 计数略升高,白细胞略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偏高,淋巴细胞偏低,嗜酸细胞直接计数<50/mm3。 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略升高,白细胞略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偏高,淋巴细胞偏低,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可见核左移。 血白细胞总数一般在1万~2万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半数幼婴可减低到5×109/L(5000)以下,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较高。 感染的病人,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多增高,常在10-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

其他语种
如何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造句,用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造句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in a sentence, 用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造句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