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甲状舌骨膜造句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位于舌骨以下、甲状舌骨膜之前的囊肿较为多见。
  • 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喉内。
  • (2)喉外型:气囊肿从甲状舌骨膜喉上神经和血管处穿出,向颈部膨出。
  • 混合型为气囊肿同时出现于喉内和颈部,在甲状舌骨膜处有一峡部相连。
  • ,在喉上动脉穿入甲状舌骨膜处后上方入喉,分布于声带以上区域的粘膜。
  • ,排外甲状软骨轮廓、甲状舌骨膜、甲状软骨上角、环甲膜、甲状腺等变异。
  • (3)混合型:为气囊肿同时出现于喉内和颈部,在甲状舌骨膜处有一峡部相连。
  • 甲状舌骨膜没有软骨或骨的支持,咽中缩肌咽下缩肌并不完全覆盖它,喉上血管与喉上神经穿过该区。
  • 该型多从甲状舌骨膜喉上神经和血管处穿出,位于舌骨下胸锁乳突肌前缘;亦有自环甲膜穿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者。
  • 切伤多见于刎颈者,以横切口多见,大多位于甲状舌骨膜及甲状软骨,切伤后常因颈阔肌及颈前纵肌收缩而使伤口扩大。
  • 甲状舌骨膜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内支含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细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环甲肌。
  • 内支在喉上动脉穿入甲状舌骨膜处的后上方穿过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声带以上区域的粘膜,主要是感觉神经,另有小部分运动纤维分布于杓肌。
  • 憩室在咽部开口于扁桃体窝、会厌谷和梨状窝,有时呈多发性,最常见类型是咽粘膜穿过甲状舌骨膜与会厌谷在同一平面的梨状窝的前外侧壁凸了形成。
  • 前者在颈内、外动脉的内侧与咽中缩肌之间分为内、外两支;内支弯向前下,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司声门裂以上喉粘膜的感觉;外史沿咽下缩肌表面下降,支配该肌和环甲肌。
  • 切伤的部位,据对国内外各家报告的综合统计,以甲状软骨占首位(33.0%),依次为甲状舌骨膜(31.1%)、环甲膜(12.1%)、环状软骨(9.8%),气管(8.0%)、舌骨上方(5.7%)。
  • 喉室粘膜的向外膨出,喉内型囊肿使假声带移位和增大,导致嘶哑和气道阻塞;喉外型囊肿通过甲状舌骨膜向外膨出,在颈部形成一肿块,喉囊肿腔内充满气体,Valsava法吹张时可将它吹大,并往往发生于吹奏管乐器的音乐工作者中。
  • 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在舌骨大角处分为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方,在距侧叶上极约1cm处,与动脉分开,弯向内侧,发支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
  • 利刀切伤多为单一伤口,皮肤裂伤大,切口边缘整齐,切断喉软骨深及喉腔时,可见喉腔内受损部位;如切断甲状舌骨膜时,可见暴露的声门,发音时可见声带运动;伤及喉返神经,则患侧声带不动;伤口若与咽腔、食管上端相通,吞咽时有唾液自伤口溢出;喉两侧的肌肉及其他组织也可被切断;颈部大血管有时暴露于伤口内,偶见管壁裂伤。
  • 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肌注每次20mg,每日1~2次;穴位注射每次20mg,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环甲肌注射每次20mg(每侧10mg),隔日1次,用以治疗下甲肌张力低下;喉上神经封闭每次20mg(每侧10mg),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在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及甲状软骨上缘间,各距1cm处即甲状舌骨膜之喉上神经孔,在此处进针约1cm,最深1.5cm,即可缓缓注药)。
其他语种
如何用甲状舌骨膜造句,用甲狀舌骨膜造句甲状舌骨膜 in a sentence, 用甲狀舌骨膜造句和甲状舌骨膜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