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徐凌霄造句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徐凌霄就约其兄徐一士联手撰述。
  • 徐凌霄也是著名的记者和掌故专家。
  • 徐凌霄(1882-1961),原名仁锦,字云甫,号简斋。
  • 徐凌霄在青少年时代潜心研究历史,钻研清末民初掌故。
  • 应天津《大公报》的邀请,徐凌霄曾两度为其主编《戏剧周刊》。
  • 徐凌霄,原名徐仁锦,笔名彬彬,别号凌霄汉阁主,1886年9月出生,江苏宜兴人。
  • 徐凌霄幼年还刻苦学习英文,使他能够直接阅读英文书籍,学习掌握近代科学思想。
  • 1926年,熊佛西任北大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樊际昌和余上沅,徐凌霄等也去该系任过教。
  • 在1928年1月4日出版的第一期《戏剧周刊》上,徐凌霄撰写了《戏剧周刊述旨》的“开场白”。
  • 新中国成立后,徐凌霄应北京大学之聘,从事整理古籍工作;1954年,又受聘为北京文史馆馆员,继续发挥余热。
  • 徐凌霄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徐凌霄、齐如山、张肖伦、张厚载、张次溪、周明泰、王芷章等学者,在近代京剧史、论、批评诸方面也做出了很值得重视的贡献。
  • 徐凌霄与其兄徐一士在《国闻周报》上,联合撰写《凌霄一士随笔》,从1929年7月7日至1937年8月9日止,在《国闻周报》上连载8年,累计有近150万言。
  • 徐凌霄与其兄徐仁钰(字一士)并称“晚近掌故史料之巨擘”,并被著名历史学家高阳先生盛誉“论民国谈掌故之巨擘,首推徐凌霄与徐一士兄弟”。
  • 陈光尧(1906?1972),三、四十年代,他被黄警顽誉为“提倡简字运动最勇敢的,且成绩又最惊人的一位急先锋”,又被时人称赞为“中国的模范青年”(徐凌霄语)。
  • 徐凌霄为《大公报》主编的《戏剧周刊》,从内容上划分,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剧评”,包括对剧本、演员、舞台布置、表演、化妆、服装等,均有详尽介绍和分析评论。
  • 该刊主要撰稿者有刘菊禅、张肖伦、尤半狂、舒舍予、郑过宜、王唯我、傅惜华、徐凌霄、赵景深、齐如山和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俞振飞、马连良、欧阳予倩、田汉、石挥等人。
  • 徐凌霄为《大公报》主编《戏剧周刊》之时,该报总编辑张季鸾和总经理胡政之知道他的研究功力不仅在戏剧,而且擅长文史掌故,且颇有造诣,遂邀其为《国闻周报》撰写清末民初掌故。
  • 这是十九世纪早期的情况,到了二十世纪之初,情况略有变化,近人徐凌霄在《旧都百话》中记道:“番菜馆里竖在桌上的整分菜目单,虽极精雅;南菜馆的挂在壁上的菜目价表,虽用玻璃框装簧的像名人字画一般,但在老饭馆皆无所用之
  •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内,徐凌霄徐一士兄弟每日搜集资料,撰稿不辍,以应报刊需索,付出大量劳动,而能乐此不疲者,一在距清亡不远,读者于前期轶事甚为留意;二在于徐氏‘累世重家举’,正史之外,兼通杂书,《随笔》征引杂书数百种,可见读书之广;三在于凌霄一士钟情掌故,‘早岁即喜弄笔墨,……尝试学笔记聊以自娱’。
  • 更多造句:  1  2
其他语种
如何用徐凌霄造句,用徐凌霄造句徐凌霄 in a sentence, 用徐凌霄造句和徐凌霄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