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卢毓骏造句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 卢毓骏也有此用意。
  • “这是张其昀先生当教育部长时,他邀卢毓骏设计的。
  • 此后,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4月底竣工。
  • 请得拨款,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是1931年竣工。
  • 卢毓骏于一九一六年进入福州高级工业专科学校,在此接受工科的初步训练。
  • 我国现代名建筑家卢毓骏先生曾在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之建筑,乃色彩之建筑也。
  • 其次,是在六边形的平面上,卢毓骏又间歇性地在三边上设计了一个外凸的小三角量体,形成他所谓的“九角大厦”,强化了底层坚实与“防御”的效果。
  • 作为建筑师,卢毓骏旗帜鲜明的打出“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志在“将新精神新材料打入建筑,作为创造新建筑形态的泉源,同时又继起中国传统之文化生命”。
  • 从这段原始设计的引述,似乎无法理解什么叫“三叉形的平面”,对照1966年8月《建筑双月刊》卢毓骏自己的描述:“本建筑原设计为七层楼,有三翼长方形的平顶式的展览厅及讲堂”。
  • 卢毓骏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卢毓骏深知建筑的现代化,关键需有一套新的都市观念,所谓纲举目张,“假设整座城市没能打理好现代化的下层结构,建筑语言的革新将显得毫无用处,就像人的五脉都没通,穿载个GirgioArmani的衣服又有何意义?
  • 过去对卢毓骏的评价,一直既定地认为他是复古形式的代表人物,风格归纳于保守的历史主义一派,就像1962年4月创刊的《建筑双月刊》,在前几期都有些针对传统与现代的讨论,不无针对当时流行的历史主义的反省与批判。
  • 首先是娴熟规划的卢毓骏终于有了建筑实验的机会,即便他在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读的显然是偏向规划,不过在那伟大的时代,像柯比意般的建筑师总是多方尝试各种事务,卢毓骏也受此影响,他在1953年还写了《现代建筑》一书。
  • 于是用国民会议的名义,请求中央拨款五十一万银元,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负责主持,于民国二十年四月底完工,当时在南京是最新颖庄严雄伟的建筑,前廊有爱奥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顶,堂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圆顶,顶高三十四公尺,分三层可容两千七百余人,在众多校园中独具特色。
  • 或许无需惊讶,为什么卢毓骏对都市会那么关心,像回中国后没几年,即1934年,在上海《中国建筑》杂志上连载《实用简要城市计划学》,1935年又翻译自己心仪建筑师的著作,即柯比意的《明日之城市》、1971年再译KevinLynch《敷地计划学》,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像《建筑双月刊》或《建筑与计划》上所写关于都是论述方面的文章。
如何用卢毓骏造句,用盧毓駿造句卢毓骏 in a sentence, 用盧毓駿造句和卢毓骏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