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甘宁边区是什么意思

  用"陕甘宁边区"造句
  • 陕甘宁边区

    拼音:shǎn gān níng biān qū
    注音:ㄕㄢˇ ㄍㄢ ㄋㄧㄥˊ ㄅㄧㄢ ㄑㄩ

    词语解释

    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 宁边:    使边境安定。    ▶ 《北齐书‧魏兰根传》: “更张琴瑟, 今也其时, 静境宁边, 事之大者。 宜改镇立州, 分置郡县, 凡是府户, 悉免为民, 入仕次叙, 一准其旧, 文武兼用, 威恩并施。 此计若行, 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 陕甘:    陕西 、 甘肃 的并称。    ▶ 《清会典事例‧吏部‧各省吏额》: “ 陕 甘 总督兼 甘肃 巡抚。”
  • 陕西:     陕西拼音:shǎn xī 注音:ㄕㄢˇ ㄒㄧ 词语解释◎ 陕西 Shǎnxī[Shanxi] 中国西北部的省,简称陕或秦。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890万,省会西安。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岭、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储量丰富,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是西北地区工业发达的省 [Shaanxi]又作Shen-hsi或Shensi。中国中西部省份。简称陕或秦。地处黄河中游。邻晋、豫、鄂、川、渝、甘、宁、内蒙古。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省会西安。夏有扈国、骆国。先后有西周、秦、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从南向北依次可分为陕南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3个地貌单元。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气候具有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矿产有锶、铼、汞、钼、天然气、煤等。工业以机械、纺织、煤炭、电力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森林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关山、桥山(子午岭)和黄龙山等。陇海、宝成、襄渝、阳安、咸铜、西韩、梅七、西户等铁路交织成网。公路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城乡。民航开辟了20多条航线。剧种有秦腔、眉户、碗碗腔、汉剧等。特产皮影、剪纸等。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胜古迹有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等。人口36,110,000(2003)。
  • 陕西梆子:    Shǎnxībāng zi秦腔①。
  • 陕津:    即今 茅津 渡。 以南岸在古 陕县 (今属 河南省 )城西北, 故名。    ▶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 曹操 ﹞于是追拜 畿 为 河东 太守。    ▶ 固 等使兵数千人绝 陕津 , 畿 至不得渡。”

相关词汇

        陕甘宁:    陕西 、 甘肃 、 宁夏 的合称。    ▶ 郭小川 《昆仑行》一: “当年 陕 甘 宁 的勇士啊, 而今在此创建了现代的 南泥湾 。”    ▶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我 陕甘宁边区 军民, 服从政府领导, 努力救亡事业。”    ▶ 左齐 《南泥湾屯垦‧安营扎寨》: “一九四一年三月, 我们肩负着保卫党中央和 陕甘宁边区 重任的三五九旅部队, 从 绥德 向 延安 的 南泥湾 出发了。”
        宁边:    使边境安定。    ▶ 《北齐书‧魏兰根传》: “更张琴瑟, 今也其时, 静境宁边, 事之大者。 宜改镇立州, 分置郡县, 凡是府户, 悉免为民, 入仕次叙, 一准其旧, 文武兼用, 威恩并施。 此计若行, 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边区:    biānqū我国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等。
        陕甘:    陕西 、 甘肃 的并称。    ▶ 《清会典事例‧吏部‧各省吏额》: “ 陕 甘 总督兼 甘肃 巡抚。”
        陕甘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拼音:shǎn gā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注音:ㄕㄢˇ ㄍㄢ ㄍㄜˊ ㄇㄧㄥˋ ㄍㄣ ㄐㄨˋ ㄉㄧˋ 词语解释 又称“陕甘苏区”。在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1932年至1934年间,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下,先后开辟了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成立了以刘志丹、谢子长为首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了对根据地的领导。同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后,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当地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随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
        陕西:     陕西拼音:shǎn xī 注音:ㄕㄢˇ ㄒㄧ 词语解释◎ 陕西 Shǎnxī[Shanxi] 中国西北部的省,简称陕或秦。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890万,省会西安。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岭、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储量丰富,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是西北地区工业发达的省 [Shaanxi]又作Shen-hsi或Shensi。中国中西部省份。简称陕或秦。地处黄河中游。邻晋、豫、鄂、川、渝、甘、宁、内蒙古。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省会西安。夏有扈国、骆国。先后有西周、秦、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从南向北依次可分为陕南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3个地貌单元。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气候具有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矿产有锶、铼、汞、钼、天然气、煤等。工业以机械、纺织、煤炭、电力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森林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关山、桥山(子午岭)和黄龙山等。陇海、宝成、襄渝、阳安、咸铜、西韩、梅七、西户等铁路交织成网。公路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城乡。民航开辟了20多条航线。剧种有秦腔、眉户、碗碗腔、汉剧等。特产皮影、剪纸等。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胜古迹有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等。人口36,110,000(2003)。
        陕西梆子:    Shǎnxībāng zi秦腔①。
        陕津:    即今 茅津 渡。 以南岸在古 陕县 (今属 河南省 )城西北, 故名。    ▶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 曹操 ﹞于是追拜 畿 为 河东 太守。    ▶ 固 等使兵数千人绝 陕津 , 畿 至不得渡。”
        陕西省:    陕西省 基本解释:简称“陕”,别称“秦”。在中国西北部、黄河中游。面积2026万平方千米。人口343193万(1995年)。明置陕西布政使司(省级),清为陕西省。省会西安。地形自北向南为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和秦岭、大巴山地。重要河流有渭河、汉江。秦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区。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机械制造和棉纺织工业发达。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和小麦。
        陕洛:    陕县 和 洛阳 的并称。    ▶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 “ 温公 熙宁 元丰 间尝往来于 陕 洛 之间。”
        陕输:      1.  不定貌。 陕, 通“ 闪 ”。    ▶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 “若夫动静轻脱, 视听陕输, 入则乱发坏形, 出则窈窕作态, 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 李贤 注: “陕输, 不定貌。”    2.  引申为轻佻。    ▶ 清 钱谦益 《诰封中大夫广东按察司按察使孙君墓志铭》: “君眉宇轩翥, 笼盖人上, 奋髯树颊, 里中少年莫敢陕输视君者。”
        陕服:    指古 荆州 地。    ▶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初, 沈攸之 跋扈上流, 称乱 陕服 。”    ▶ 吕向 注: “上流, 荆州 也。 时 攸之 为 荆州 刺史, 宋顺帝 即位, 起兵作乱。 时以 荆州 比 陕州 , 为分 陕 之望也, 如侯、甸之服, 故云 陕 服也。”    ▶ 唐 蔡希寂 《陕中作》诗: “西别 秦 关近, 东行 陕 服长。”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陕服"什么意思
  2. "陕洛"什么意思
  3. "陕津"什么意思
  4. "陕甘"什么意思
  5. "陕甘宁"什么意思
  6. "陕甘革命根据地"什么意思
  7. "陕西"什么意思
  8. "陕西梆子"什么意思
  9. "陕西省"什么意思
  10. "陕输"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