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露是什么意思

  用"警露"造句
  • 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 相传鹤性机警, “至八月白露降, 流于草上, 滴滴有声, 因即高鸣相警, 移徙所宿处, 虑有变害”。 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 “鸿飞渐陆, 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 上中天而警露。”
       ▶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 “虚心恒警露, 孤影尚凌烟。”
       ▶ 唐 皇甫湜 《鹤处鸡群赋》: “安知警露之质, 岂诚凌云之意。”
  • :    jǐng ㄐㄧㄥˇ1)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卫。~世。~告...
  • :    lù ㄌㄨˋ1)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
  • 警颖:    敏悟聪颖。    ▶ 《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 “善歌舞, 邃晓音律, 且智算警颖, 迎意辄悟。”    ▶ 《宋史‧文苑传六‧刘弇》: “儿时警颖, 日诵万馀言。”    ▶ 元 姚燧 《重建南泉山大慈化禅寺碑》: “自非警颖, 童而习之, 白首不知其原。”
  • 警防:    警戒防卫;警戒防备。    ▶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 “岩疆八载靖烽烟, 警防何烦教击刺。”    ▶ 蔡锷 《讨袁通电》: “问其聚敛所入, 则惟以供笼络人士、警防家贼之用, 而于国务丝毫无与。”
  • 警风:    警风 基本解释:警察的作风。

相关词汇

        :    jǐng ㄐㄧㄥˇ1)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卫。~世。~告...
        :    lù ㄌㄨˋ1)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
        警颖:    敏悟聪颖。    ▶ 《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 “善歌舞, 邃晓音律, 且智算警颖, 迎意辄悟。”    ▶ 《宋史‧文苑传六‧刘弇》: “儿时警颖, 日诵万馀言。”    ▶ 元 姚燧 《重建南泉山大慈化禅寺碑》: “自非警颖, 童而习之, 白首不知其原。”
        警防:    警戒防卫;警戒防备。    ▶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 “岩疆八载靖烽烟, 警防何烦教击刺。”    ▶ 蔡锷 《讨袁通电》: “问其聚敛所入, 则惟以供笼络人士、警防家贼之用, 而于国务丝毫无与。”
        警风:    警风 基本解释:警察的作风。
        警阙:    谓儆戒君王的缺失。    ▶ 《文选‧谢庄<月赋>》: “朒朓警阙, 朏魄示冲。”    ▶ 李善 注: “警阙谓朒朓失度, 则警人君有所阙德。”
        警饬:    见“ 警敕 ”。
        警闻:    危急的消息。    ▶ 明 海瑞 《兴国八议》: “此等客户, 居税户之庄所, 资税户之牛谷, 大概无妻子无家当, 一有警闻, 孑孑一身挈而去尔。”
        警黠:    机警聪慧。    ▶ 《南齐书‧王敬则传》: “ 敬则 虽不大识书, 而性甚警黠, 临州郡, 令省事读辞, 下教判决, 皆不失理。”
        警问:    警讯。    ▶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是日, 鸿章 自会议所归, 途次中 倭 刺客枪弹伤颧创甚, 日本 国主遣医慰治, 警问播 欧 亚 , 议甚沸, 倭 亦惧。”
        警鼓:      1.  报警之鼓。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患在尊 厉王 击警鼓与 李悝 谩两和也。”    ▶ 《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 “在村墅曰枹鼓, 在边徼曰警鼓。”    ▶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 “四角安鼓曰座: 一曰应鼓, 二曰腰鼓, 三曰警鼓, 四曰雷鼓。”参阅《文献通考‧乐九》。    2.  天子车驾出行时警卫的乐曲名。    ▶ 《新唐书‧仪卫志下》: “小鼓九曲: 一《渔阳》, 二《鸡子》, 三《警鼓》。”
        警门:    犹敲门。 警, 通“ 惊 ”。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妓女‧侠倡》: “壬子季夏, 余以应试在邸中, 方逃暑习静, 友人 麻城 邱长孺 侵晨警门入, 邀至其寓。”

相邻词汇

  1. "警门"什么意思
  2. "警问"什么意思
  3. "警闻"什么意思
  4. "警阙"什么意思
  5. "警防"什么意思
  6. "警颖"什么意思
  7. "警风"什么意思
  8. "警饬"什么意思
  9. "警黠"什么意思
  10. "警鼓"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