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尼伯湖是什么意思

  用"温尼伯湖"造句
  • [Winnipeg, Lake]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中南部湖泊。由萨斯喀彻温、雷德、温尼伯等众多河流汇成,湖水向东北经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长425千米,宽达109千米,面积24,387平方千米,平均深15米。1733年加拿大探险家P.拉韦朗德里到此。在航运、商业性捕鱼业和娱乐方面具有重要性。
  • 温居:    wēn jū指前往亲友新居贺喜。
  • 温尼伯河:    [Winnipeg River]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东南部和安大略省西南部的河流。源出伍兹湖。向西北流经约320千米后注入温尼伯湖。该河通航后曾是早期欧洲探险者和毛皮商的往来路线。下游多急流瀑布,不利航行,建有许多水电站。
  • 温屯:    谓热屯聚不散, 使人迷惘不爽。    ▶ 唐 柳宗元 《愚溪对》: “予闻 闽 有水, 生毒雾厉气, 中之者温屯呕泄。”    ▶ 章士钊 指要: “屯, 聚也。 温屯与温暾, 皆叠韵字, 由字义言之, 不冷不热曰温暾, 热屯聚而不散曰温屯, 二者固非无别;而在口语, 则发音全同, 可使闻者难于区分。 又此二字, 唐 人最为习用, 《致虚杂俎》: ‘今人以人性不爽利者曰温暾。 ’ 子厚 使此二字时, 可能意味人为毒雾所中, 致形迷罔, 因而二者从有别而流为无别。”
  • 温州乱弹:    瓯剧的旧名。 形成于 清 初, 流行于 浙江省 温州 一带, 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和乱弹, 以唱乱弹为主, 故称“温州乱弹”。    ▶ 温州 地区古称 东瓯 , 建国后定名为瓯剧。
  • 温寻:    犹温习。

相关词汇

        温居:    wēn jū指前往亲友新居贺喜。
        温尼伯河:    [Winnipeg River]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东南部和安大略省西南部的河流。源出伍兹湖。向西北流经约320千米后注入温尼伯湖。该河通航后曾是早期欧洲探险者和毛皮商的往来路线。下游多急流瀑布,不利航行,建有许多水电站。
        温屯:    谓热屯聚不散, 使人迷惘不爽。    ▶ 唐 柳宗元 《愚溪对》: “予闻 闽 有水, 生毒雾厉气, 中之者温屯呕泄。”    ▶ 章士钊 指要: “屯, 聚也。 温屯与温暾, 皆叠韵字, 由字义言之, 不冷不热曰温暾, 热屯聚而不散曰温屯, 二者固非无别;而在口语, 则发音全同, 可使闻者难于区分。 又此二字, 唐 人最为习用, 《致虚杂俎》: ‘今人以人性不爽利者曰温暾。 ’ 子厚 使此二字时, 可能意味人为毒雾所中, 致形迷罔, 因而二者从有别而流为无别。”
        温尼伯:    [Winnipeg]加拿大城市,马尼托巴省省会。在雷德河和阿西尼博因河汇合处。1738年,法国人在该地建数座贸易站。19世纪初期苏格兰人建移民点。1881年加拿大第一条铁路通达后成为主要谷物市场和储运地,1950年遭特大洪水袭击后重建。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为文化、金融、商业、工业和政治中心。人口:都会区约667,000(1996)。
        温州乱弹:    瓯剧的旧名。 形成于 清 初, 流行于 浙江省 温州 一带, 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和乱弹, 以唱乱弹为主, 故称“温州乱弹”。    ▶ 温州 地区古称 东瓯 , 建国后定名为瓯剧。
        温寻:    犹温习。
        温州市:    温州市 基本解释:在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下游南岸。1949年设市。人口1133万(1995年)。为浙江省东南部重要城市和对外贸易港。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为浙东南木材、茶叶、麻、柑橘、生猪等物资集散地。特产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石雕、雨伞、草席等。孤屿(江心屿)为游览胜地。
        温寒:    犹温凉。 指生活情况。    ▶ 《玉娇梨》第十五回: “吃了三道茶, 又叙了些温寒, 方才辞出。”
        温州杂剧:    即南戏。 也叫“永嘉杂剧”。    ▶ 明 祝允明 《猥谈》: “南戏出于 宣和 之后, 南渡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参见“ 南戏 ”。
        温富:    温厚富足。    ▶ 《宋书‧孝义传‧徐耕》: “陈积之谷, 皆有巨万, 旱之所弊, 实锺贫民, 温富之家, 各有财宝。”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温富"什么意思
  2. "温寒"什么意思
  3. "温寻"什么意思
  4. "温尼伯"什么意思
  5. "温尼伯河"什么意思
  6. "温居"什么意思
  7. "温屯"什么意思
  8. "温州乱弹"什么意思
  9. "温州市"什么意思
  10. "温州杂剧"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