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ǒu ㄧㄡˇ
1)堆积:“芃芃棫朴,薪之~之。”
2)木柴:“桂樟柟栌,剪为~薪”。
3)烧,熏。
chǎo ㄔㄠˇ
1)古同“炒”。
- 槱柞: 积柞木槱燎。 借指封禅祭天。 ▶ 唐 鲍溶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 “山知槱柞新烟火, 臣望箫韶旧鼓钟。”参见“ 槱燎 ”。
- 槰: pèng ㄆㄥˋ1)草木茂盛。
- 槱燎: 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 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 扬其光炎上达于天, 以祀天神。 ▶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 《文选‧张衡<东京赋>》: “扬槱燎之炎炀, 致高烟乎太一。” ▶ 薛综 注: “谓聚薪焚火, 扬其光炎, 使上达于天也。” ▶ 清 龚自珍 《辨仙行》: “享用大乐须《韶》钧, 蓬蓬槱燎高荐烟。”
- 槯: cuī ㄘㄨㄟˉ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可做手杖。zhǐ ㄓˇ1)木蕴积。
- 槱苏: 犹樵苏。 打柴割草。 ▶ 清 黄景仁 《遇雨止云谷寺》诗之二: “往年梅雨多, 岭迳每漂没。 崖颠田数亩, 冲入万丈窟。 间有槱苏人, 焉能辨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