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贼什么意思: 1. 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 ▶ 《六韬‧上贤》: “ 太公 曰: ‘夫六贼者, 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 游观倡乐者, 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 任气游侠, 犯历法禁, 不从吏教者, 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 蔽贤智, 障主明者, 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 以为气势, 外交诸侯, 不重其主者, 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 贱有司, 羞为上犯难者, 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 陵侮贫弱者, 伤庶人之业。 ’” 元 刘埙 《隐居通义‧骈俪二》引 车震卿 《启》: “所幸社稷灵长, 天王明圣, 虽未筑鲸鲵而诛六贼, 然已御螭魅而去四凶。” 2. 指 北宋 末之 蔡京 、 朱勉 、 王黼 、 李彦 、 童贯 、 梁师成 六人。 他们结党营私, 危害国家, 被太学生 陈东 等斥为“六贼”。 见《宋史‧钦宗纪》。 3. 佛教语。 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 劫掠“法财”, 损害善性, 故称。 见《楞严经》卷四。 ▶ 唐 白居易 《斋戒》诗: “每因斋戒断荤腥, 渐觉尘劳染爱轻。 六贼定知无气色, 三尸应恨少恩情。” ▶ 金 边元鼎 《自叹》诗: “久贫自沃三彭炽, 一醉齐休六贼狂。” 4. 指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 谓此六根妄逐尘境, 如贼劫财。 ▶ 《杂阿含经》卷四三: “内有六贼, 随逐伺汝, 得便当杀。” ▶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囚持杯水》: “真如有变易, 岂不闻善知识能回三毒为三昧, 净戒能回六贼为六神, 回烦恼作菩提, 回无明为大智。”参见“ 六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