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施尼茨勒造句

"施尼茨勒"是什么意思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施尼茨勒也是德语文学界最大的“日记家”之一:从17岁开始到去世前两天他都坚持写日记。
  • 施尼茨勒,奥地利作家,1862年生于一个犹太家庭,1926年在维也纳逝世,库布里克1928年在纽约出生。
  • 施尼茨勒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中,读者能够勾勒出一幅对其施加了影响的社会的图景。
  • 影片《轮舞》改编自施尼茨勒的另一个舞台剧,奥菲尔斯再次将观众带到了“美好时期”的维也纳。
  • 1899年柏林,母亲出访阿尔果,维也纳,阿尔图尔?施尼茨勒,胡戈?封?霍夫曼施塔尔等人亦在该地。
  • 毫不偶然的是,施尼茨勒在1900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古斯特尔少尉》中第一次将内心独白的手法引入德语文学。
  • 一部影响了弗洛伊德,托马斯?曼以及亚瑟?施尼茨勒的作品,一部关于两性间屈服与控制的经典文学宣言。
  • 如同弗洛伊德在的心理分析一样,施尼茨勒也讲当时市民社会避而不谈的禁忌(性,死亡)呈现在语言当中。
  • 本书不仅是施尼茨勒的批判社会现实的代表作,而且也是德语文学史上第一篇完全采用内心独白手法写成的小说。
  • 在1901年6月14日,因在《古斯特尔少尉》(Leutnant Gustl)中对奥地利军队荣誉传统的攻击,施尼茨勒被剥夺了预备役主治医师的头衔。
  • 施尼茨勒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在长篇小说《通往旷野的路》(Der Weg ins Freie)和《贝恩哈迪教授》(Professor Bernhadi)中施尼茨勒反映了当时维也纳突出的排犹主义问题。
  • 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施尼茨勒并不将社会的本质揭示为“无意识”(Unbewusstes),而是反映在主人公内心独白中的“半意识”(halb-Bewusstes)。
  • 普拉特大街16号(Praterstrasse 16),其父为犹太医生约翰?施尼茨勒(Johann Schnitzler),其母为维也纳医生菲利普?马克布赖特尔(Philipp Markbreiter)的女儿路易斯。
  • 那个来自市郊的“甜妞”(süsses Maedel)更是一方面成为施尼茨勒作品的标识,另一方面也成为反对者对其作品单一性加以批判的印章。
  • 1885至1888年间施尼茨勒在维也纳综合医院(Allgemeinen Krankenhaus der Stadt Wien)担任助理医师,之后直到1893年在维也纳门诊部的喉科担任其父助手,在此期间他已尝试写作。
  • 1890~1898年任维也纳城堡剧院经理,打破了该剧院只演古典剧目的传统、把H.易卜生、G.豪普特曼、A.施尼茨勒、H.von霍夫曼斯塔尔等人的作品搬上舞台。
  • 1.《德语国家文学名篇丛书-遁入黑暗(Flucht in die Finsternis)》,张意选编,张玉书顾问,(奥)阿尔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著,章鹏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1932年:《爱情故事》(编剧:奥弗尔斯,库特?亚历山大和汉斯?威尔赫姆,根据阿瑟?施尼茨勒的话剧改编,主要演员:M.施奈德,W.里本内奈,O.契诃娃)。
  • 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系攻读德语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德国作家特奥多尔?冯塔纳和奥地利作家阿图尔?施尼茨勒的作品。
  • 更多造句:  1  2  3
其他语种
如何用施尼茨勒造句,用施尼茨勒造句施尼茨勒 in a sentence, 用施尼茨勒造句和施尼茨勒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