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羟丙酮造句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正常膳食中添加丙酮酸或丙酮酸和二羟丙酮可降低血脂水平,但影响较小。
  • 和宽边帽预防性应用一些含醌(如指甲花素)和二羟丙酮类的化妆品,把皮肤涂成棕褐色可能有效。
  • 一种醛裂合酶,在糖酵解作用中催化1,6-二磷酸果糖与磷酸二羟丙酮及甘油醛-3-磷酸的相互转变。
  • 3-磷酸甘油可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膜上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辅基为FAD)作用下,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FADH2。
  • 除少数简单的羟乙醛、二羟丙酮按基团命名外,许多单糖都有一个俗名,一般与来源有关,例如果糖、赤藓糖、核糖等。
  • 醛缩酶使果糖1,6-二磷酸可逆地分裂为两个丙糖,其“上半部”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下半部”转变为三磷酸甘油醛。
  • 能够还原斐林(H.von Fehling)试剂或托伦斯(B.Tollens)试剂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的单糖(除二羟丙酮),不论醛糖、酮糖都是还原糖。
  • 催化将7-磷酸景天庚酮糖的二羟丙酮基向3-磷酸甘油醛上第一个碳原子转移,产生D-赤藓糖-4-磷酸和D-果糖-6-磷酸的酶。
  • 磷酸二羟丙酮+D-甘油醛1-磷酸-D-果糖磷酸二羟丙酮+L-甘油醛1-磷酸-L-山梨糖磷酸二羟丙酮+乙醛5-脱氧-1-磷酸-L-木酮糖。
  • 转二羟丙酮基酶(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和戊糖磷酸支路有关的酶,能催化景天庚酮糖(sedoheptulose)-7-磷酸+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赤藓糖(erythrose)-4-磷酸的反应。
  • 羟丙酮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α-甘油磷酸:,细胞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从而产生ATP。
  • 该穿梭机制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它是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 利用基因/蛋白操作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对生产1,3-丙二醇/二羟丙酮关键酶基因克隆鉴定、基因敲除、基因工程高效表达菌株构建、天然菌株遗传改建等。
  • 它能催化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的反应,在叶绿体中使之进入淀粉合成的途径,而在细胞质中使之向糖酵解支路??蔗糖合成途径转移。
  •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 这里的能量消耗是值得的,:首先此步反应使得糖酵解不可逆地继续进行下去,另外,两个磷酸基团可以进一步在醛缩酶的参与下分解为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 还原为α-磷酸甘油,后者通过线粒体内膜,并被内膜上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以FAD为辅基)催化重新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FADH2,后者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1.5分子ATP。
  • 血清醛缩酶是裂解酶的一种,狭义的指催化裂解1.6-二磷酸?D-果糖生成3-磷酸-D-甘油醛与α-二羟丙酮磷酸反应的酶,即指1.6-二磷酸-D-果糖醛缩酶(Ec 4.1.2.13)。
  • 磷酸二羟丙酮和磷酸甘油醛都是糖酵解和葡糖异生途径的中间代谢产物,故果糖在上述酶的作用下,最终约有50%转化为葡萄糖,其余则生成糖原、丙酮酸、三酸甘油酯和脂肪等。
  • EC2.2.1.2,这是把景天庚酮糖-7-磷酸的二羟丙酮部分转移到甘油醛-3-磷酸的反应,与醛缩酶(aldolase)作用相似,由于不能催化与游离的二羟丙酮反应,所以命名为转二羟丙酮基酶。
  • 更多造句:  1  2  3
其他语种
如何用羟丙酮造句,用羥丙酮造句羟丙酮 in a sentence, 用羥丙酮造句和羟丙酮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